香港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 Victor Mallet),遭香港政府拒絕延續工作簽證,香港記者協會、獨立評論人員協會和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席,聯合發起一人一信行動,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作出解釋,並希望香港當局撤回決定。
根據三組織的一人一信,指香港政府拒絕有關簽證的申請,令人質疑是否因馬凱早前主持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在該會的演講,促請當局詳細解釋拒絕的決定。
信中指香港一直以法治社會為榮,而言論自由亦受法律保障,如今卻拒絕向一位國際知名報章的新聞工作者發出工作簽證,是立下可怕的先例。
美國商會周一(8日)亦發表聲明,直指不能以「個別事件」為由打發了事。
美商會主席表示,沒有新聞自由,資本市場不能有效運作。
聲明說,任何壓制新聞自由的舉動,均會破壞香港作為金融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大型國際傳媒以香港作為亞洲總部,是因為香港有其法治,有言論自由。
另外,繼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周六(6日)晚就事件回應,指簽證是一國主權範圍内的事務,任何外國無權干預;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周日(7日)發表,「少一名英國記者,香港就『內地化』了?」的社評,指是否發簽證是典型的主權權力,馬凱應該反思在香港做了甚麼與其他外國記者不同的事,文章指中國記者在外國亦試過簽證不獲延長,當中國不向西方記者發簽證,馬上被引申到「言論自由」上,指責十分無理及粗暴;香港的政治制度、法律及言論體系,都是受到基本法嚴格保護,圍繞香港事務發生的鬥爭,根本不是言論自由的事。
社評指香港「內地化」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是很惡毒的標籤,香港被強行「內地化」的污衊已經有很長時間,但香港的獨特性一直非常鮮明,「內地化」的帽子與香港現實情況完全對不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