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殺街爭議延續 表演者擬申司法覆核還原

2018年7月30日,旺角行人專用區經過殺街後,恢復全天候通車。(林國立 攝)
2018年7月30日,旺角行人專用區經過殺街後,恢復全天候通車。(林國立 攝)

0:00 / 0:00

香港旺角行人專用區正式成為歷史,有區內的商戶表示歡迎,認為行人專用區的街頭表演近年愈來愈多,造成滋擾,「殺街」後終於可以回復平靜,有街頭表演者就收集簽名反對政府趕盡殺絕,更計劃提出司法覆核。支持殺街的區議會形容淪陷的街道重光,有藝術家認為,若政府不規管街頭表演,旺角行人專區的問題只會在其他地區重演。(林國立 報道)

擾攘幾個月,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星期日正式殺街,在街內開店的傅先生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近幾年街上的表演者和擺攤的人愈來愈多,支持殺街。

傅先生說:就是這幾年,以往不會這樣吵,這幾年說得不好聽政府都不管,愈來愈多人,密密麻麻大家鬥大聲,吵得頭都暈,致電報警警察來了,他們收細音量,到警察走了就立即調高音量,基本上都管不了,所以殺街就最好。

但表演者的意見就相反。在這條街表演5年的畢小姐周一(30日)就來到街頭收集簽名反對殺街。她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旺角行人專用區是香港少有的開放予表演者的公共空間,政府不應該一刀切殺街。

畢小姐說:現在收集簽名,希望得到大眾支持和收集意見,我會同政府打官司做司法覆核,其實我在這裡我亦是表演者之一,在這玩了5年有多,希望政府立法規管牌照,輪流表演或限時間,政府不應該一刀切(殺街)。

曾在區議會提出終止行人專用區的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專用區已演變成社會問題,形容星期日晚殺街,是街道的重光紀念日。他認為應該把行人專用區和藝術表演區分開。

陳少棠說:日後如果行人專用區要再次設立,必要要有相關法例,不容許人做街頭表演或推銷或買賣才可以,行人專用區能繼續存在成立,但要有法例,藝術表演區要有合適的地方,令表演者滿意,居民最好沒有,影響不到其他的使用者或居民,才能完善到今次的問題。

早年曾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表演的街頭藝人蘇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同意西洋菜南街太嘈吵是有問題,但若政府只是將旺角的人趕走,他們只會改去其他地方,例如尖沙咀海傍一帶活動,認為政府應該發牌規管街頭表演。

蘇春就說:這正正是癌症的散發的情況出現,重點都在政府,如果沒有一個發牌制度,這些癌細胞會擴散到各區,滋擾其他市民,學學英國的街頭表演文化的處理方式,有發牌制度,和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旺角西洋菜南街,自2000年起設立行人專用區,陸續發展成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地,但這些街頭表演帶來的噪音和阻街等問題就對商戶和住客做成滋擾,區議會在7月通過議案,終止行人專用區計劃,恢復24小時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