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未有正面回應「撤回」逃犯條例等訴求,示威人士張貼不滿留言的「連儂牆」,近日在香港「遍地開花」,但也引發立場相反的人士衝突不斷。有市民和區議員希望能暫時保留「連儂牆」,讓市民多個途徑宣洩情緒。但亦有市民覺得,應集中在某些地方設立,又稱若政府一天不回應訴求,民間的撕裂將會加劇,引發更深層次的矛盾。(文宇晴 報道)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市民自發在多區的公共空間設置「連儂牆」,張貼寫上示威訴求和反修例要求的便利貼。但是行動亦引來持相反意見的市民阻止,大埔﹑西灣河﹑長沙灣﹑土瓜灣﹑香港仔﹑九龍灣等地區,連日來因「連儂牆」引發的爭拗和暴力事件,持續增加, 警方指最少有5人涉及使用暴力而被捕。
市民李小姐支持設置「連儂牆」,認為可以給予一個空間讓大家表達意見,無論是持支持或反對修例意見的市民,若沒有抒發情緒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會持續惡化下去。
李小姐說︰從佔中到現在,大家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有不滿,可是政府沒有正視我們的訴求。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對自己的將來有很多未知之數,以及很多失望的地方。假若政府一天都不作回應,不處理的話,社會撕裂只會越來越嚴重。正正是「連儂牆」的存在,是能給予大家支持和鼓勵。
歐陽先生就認為,現時社會撕裂已經比佔中時更嚴重,特區政府卻對因政府政策而導致的社會問題視而不見。他坦言,民間亦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歐陽先生說︰現在(撕裂)是比佔中時更嚴重,但是沒有辦法的,你從「連儂牆」都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支持我們,我覺得可以保留一段時間。一點都無有礙觀瞻,途經時也不會感到不好。我們唯有繼續抗爭,他們(政府)都不回應,除了抗爭還有甚麼可以做呢?不要停,看看再多抗爭一個月再想想如何走下去。
「連儂牆」行動在香港各區遍地開花,但市民林先生卻認為,力量太分散,要求政府「撤回」修例等多個訴求未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建議,可以在旅遊區設「連儂牆」,把香港人的民主自由透過「連儂牆」傳到大陸。
林先生說︰很多街坊不太懂政治,特別是老人。你跟他們說政治是「多餘」,而且他們「大條道理」說你令到社區變差。應該在文化區域設「連儂牆」,例如中上環﹑尖沙咀等,我認為最好在旅遊區設立,令更多遊客把這個(反送中)信息傳遞到大陸。
據《端傳媒》統計,目前全港各區設置了約80幅「連儂牆」,不少「朝桁晚拆」,期間發生不少持相反意見的市民爭執,均需要警察介入維持秩序,甚至進行拘捕,有市民更在衝突中受傷。
曾到「連儂牆」支持學生的陳太對記者說,修例引發的爭議持續不斷,若政府一天不正面回應,類似的口角或衝突將會無休止地發生,她不希望香港社會這樣。
陳太說︰事發至今已經1個多月了,再發展下去,我怕學生會支持不住,我也感到很大壓力。遍地開花你覺得可行嗎?我覺得好像……只能繼續努力,我真心希我們一個都不能受傷。我們的學生已好辛苦了,警察執行職務時也有辛苦,希望林鄭月娥聽聽我們的心聲。
大埔區區議員任啟邦向媒體表示,相信連儂牆最終會被政府部門清理,但認為不急於處理。
任啟邦說︰希望政府能夠讓市民有一個宣洩的渠道,讓市民有一個表達的自由,都希望他們繼續保留「連儂牆」一段時間先。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應,多區出現有市民因連儂牆設立出現爭拗的情況時表示,尊重市民和平、理性表達意見,但希望發表意見朋友在採用有關方法時,都盡可能留意減少對其他人的影響。
陳帆說︰香港是多元包容社會,希望大家都用和平、理性態度面對不同意見,如果在實際情況遇到困難或難於處理的情況,我都希望現場朋友不應該用暴力解決問題,有需要可尋求協助。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亦呼籲,市民能互相忍讓,不要因意見不同而引發新一輪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