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港貨來源標記正式向世貿投訴 分析指回應民主自由訴求才是核心

0:00 / 0:00

美國因應《港區國安法》,對中、港高官和香港貿易進行經濟制裁,包括要求出口到美國的香港貨物標示為「中國製造」。港府周五(30日)透露,已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正式啟動程序,要求世貿處理香港對美國的投訴。有經濟分析師指出,港府及中共推出《港區國安法》導致今次事件,香港回復民主、自由才能令外國重拾信心。(方德豪/文海欣 報道)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周五表示,港府在9月向美方提出交涉,要求美方撤回有關規定,但美方「未作出實質或令人滿意的回覆」,因此將尋求在世貿框架外透過雙邊商討解決問題,

邱騰華說:美方過去六星期反應令人失望,因此香港有必要向美方採取進一步行動。根據世貿機制,美方需要在特區政府提出磋商的通知後,10天內回應,亦要在30天內與香港磋商。如果雙方未能在六十天內透過磋商解決爭端,特區政府有權並會要求在世貿解決爭端機制下,設立專家小組審議爭端。

不過,就美方不滿《港區國安法》一事,邱騰華則未有正面回應。

邱騰華指出,美方提出的要求原定11月10日正式生效,但對港商已經開始構成影響,有業界以不同方式迴避,雖然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品不多,佔總出口少過0.1%,但對港商仍有影響。香港特區駐世貿常設代表,已經向美國駐世貿代表發出通知,要求美方就新規定進行磋商。

特許財經分析師、民主黨深水埗區議員袁海文對本台指,世貿有不同經濟體及關稅區的規定,並以國家主權的角度處理,相信港府想從機制上要求世貿作出裁決。不過他說從政治上,大陸經常強調主權,指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但香港卻希望標為「香港製造」,他質疑這是邏輯問題。

袁海文說:美國現在清楚地說如果從標記「made in Hong Kong」 或「made in China」選擇,一定是「made in China」,因為香港其實都像中國般。其實(香港)政府都未有清楚回應,事實上「made in China」亦不一定是錯。因為大陸經常說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邏輯上可以「made in Hong Kong」、但「made in China」亦不一定是錯。

袁海文認為港府及中共推出《港區國安法》導致美國要求以「made in China」標識香港產品,若要重拾外國信心,香港如何回復民主、自由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袁海文說:我認為人權保障、言論自由、不同意見的表達權利等,都是香港人相當重視。而國際普世價值的標準亦是如此,這些應該要正面回應,而非甚麼也用《國安法》來踐踏所有事情就行。我看不到他們有處理這些問題,非常不幸。

邱騰華在記者會上亦提到,港府不會建議廠商以違反世貿規定的方式,申報產地來源,強調廠方要自己考慮,如何申報才能合符不同出口地的要求。

被問到相關決定有否通知中國中央政府,邱騰華稱決定並非外交問題,稱經貿範疇是香港根據《基本法》下高度自治的範疇,香港現時的做法是行使作為世貿「單獨成員」的權利,毋須依靠其他成員國,但相信中央亦必然支持香港維護自身權利的做法。

美國要求中國政府根據《基本法》,給予香港高度自治,維持「一國兩制」。華府批評「港區國安法」以及自「反送中」運動以來連串打擊香港人權的措施。華府亦公開要求,立即釋放「反送中」的十二名港人,以及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及兩名成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