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系与李泽楷缺席大湾区考察团 评论:李氏不看好「北都」这台戏

记者:淳音(台北)
2024.11.26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一(25日)起一连三天,率领香港商界考察团到大湾区,全团约80人。不过,继11月8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深圳的座谈会后,长和系再次未有派员出席,而李泽楷今次亦未见踪影。消息指,港府周五(29日)会邀请商界到政府总部,签署「支持和参与北都发展」的意向书。评论认为李泽钜似乎不太看好「这套戏」;政府连番动作明显是要「夹人上船」,但意向书只是「口讲口赔」,只会显得政府对北都没有信心。

继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月初提及工商界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后,特首李家超也指出商界和企业家「不是旁观者、不应只做评论员」,要积极贡献。大湾区考察团成员包括逾60名香港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会代表。行程包括了解广东省「片区开发模式」。

在「粤港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上,李家超表示,官、商界会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见证粤港双方达成多达126个经贸合作项目,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彰显双方在深化经贸投资合作的决心和投入。」

中联办主任郑雁雄致辞更提到,「饱经磨难的香港,终于有『中国香港』的样子。」

地产商派二代、三代出席

不过如此「盛事」,却未见李嘉诚家族踪影。政府周一发布的大合照未见长和系代表;有出席夏宝龙座谈会的盈科拓展主席李泽楷、九龙仓主席吴天海、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等,今次亦未有在合照中出现。

其他地产商则派二代、三代出席。恒基地产李兆基的长子、执行董事李家杰站在前排中间。新鸿基地产由郭炳江之子、执行董事郭基辉代表。刚被剔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新世界集团,则由郑家纯女儿、执行董事郑志雯出席。信和置业由黄志祥之子、副主席黄永光代表。政府新闻处没有回应是否有邀请长和系及李泽楷,只表示对出席名单「没有补充」。本台亦向长实及盈科查询,截稿前未获回覆。

李嘉诚:不是靠简单投入就会成功

李嘉诚基金会上周二(19日)向中大医学院捐赠无创治疗癌症的仪器,在记者会上播出李嘉诚与中大候任校长卢煜明的视像对话。他讲到怎样利用医疗科技,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但言谈中语带相关:「香港经济面临挑战,不是靠简单投入就一定会成功。」

对于长和系连续两次缺席中央的「派对」,财经评论员利世民认为:「整个李家,至少好明显李泽钜好像不太看好这套戏。反过来,亦有可能是北京不欢迎长和系。你投资到北部都会区,等同倒钱落海的情况。以我了解的李泽钜其实不太介意(缺席),他颇清楚一个情况,是香港地产党和北京也没有一个像以前般密切的关系。」

评论:意向书「口讲口赔」示威不成反示弱

周五(29日)港府会邀请商界到政府总部参加动员大会,号召香港发展商、中资企业、银行等,签署「支持和参与北都发展」的意向书。

利世民说,大陆的商业文化很爱签这些所谓意向书、谅解备忘录,但即使签了,最终不买地其实也没有后果,只是「口讲口赔」:「特区政府自己没甚么把握,真的可以卖到好的价钱甚、或卖得出,所以才挟这班人『上船』。但这班人到最后投地时开价很差,或者最终达不到政府目标的收入,能怪谁?以前香港政府要卖地,反而地产商抢著买,其实现在是示威变示弱。」

北都对中国而言只是一个地产项目

利世民认为,北京最需要的不是发展商买地,因为这对北京来说并无半点利益。而且北京也不想在内地透过地产推动地方经济,只有香港「仍在玩这个游戏」。利世民说:「我也很怀疑在北京的角度,这个北部都会区项目有多重要。如果只是建北部都会区,是否代表中国可以生产5奈米以下的晶片?如果做不到,对北京来说这只是另一个地产项目。」

身兼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首席战略官的立法会议员李浩然周二(26日)在商台节目指,相信活动旨在宣传,但由政府牵头,香港过去确实较少。他又称,发展商当然有其商业考虑。不少前香港高官也曾公开「谏言」,前特首梁英振说港府应慎防土地与房屋供过于求;前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指,纵然香港商人爱国和支持政府,但「条数亦要计得掂」。

编辑:陆南才 网编:池焕衡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