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國民黨立委:不投票力量會走向地下化
在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舉辦「香港立法會選舉與台港新情勢發展」座談會,學者認為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低,是泛民支持者以不投票杯葛選舉。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以台灣經驗來看這些不投票力量未來會走向地下化,以制度外的方法為香港爭取民主。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主任張五岳表示,北京以選舉完全掌握香港後,未來是否有自信恢復香港在兩岸關係的中介角色值得觀察。
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蕭督圜指出,這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低,代表泛民支持者以拒絕投票杯葛選舉。
蕭督圜說:過去泛民與建制派得票率大概6比4來看的話,我們大概就可以推估以過去大約六成投票率來看,四成直選得票率的建制派,在60%比例下最低有兩成四的得票率,高點大概就在三成。如果我們從得票率來看,這次建制派得票大概135萬票左右,去看上一次2019年的選舉,建制派大概就在這樣的得票裡面。上次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得170萬票左右,所以代表170萬的泛民主派基本上都沒有出來投票,也就是他們根本否定了這場選舉。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認為,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低,代表港人對政治制度有兩種氣氛,一派認為對香港民主沒有期待,於是離開選舉,對參與政治缺乏動力。另一種是對選舉制度和北京的控制能力不滿,也選擇不參與投票,但並不代表他們對香港民主不再有期待,未來可能將對民主的支持變成地下化,以制度外的方法為香港爭取民主。
陳以信說:當他制度上沒有辦法去走的時候,他就會走到制度外面,這是一個民主的必然變化。你可以從過去國民黨時期自己的經驗來看,當制度裡面的政治並沒有吸納他們意見能力的時候,他們就會在黨外、外面形成地下民主力量的匯聚。以台灣的例子來看,他們從外慢慢的進到內,香港的例子是一種逆方向的前進。本來他從制度之內,因為制度的改變被阻擋在制度之外,這股力量自然而然會匯聚,伺機而動。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洪耀南表示,香港通過《國安法》之後,《基本法》作為治理香港的根本,很多法條的解釋存在不少空間,透過人大釋法,北京可以完全貫徹自己的意志。
洪耀南說:未來立法會這些北京代理人進來之後,可能在當地的修法,會完全把香港內部治理的法律偏向北京,等於一國化,嚴重壓縮了所謂兩制的空間。昨天的選舉我們可以理解,「一國兩制」當中所謂的高度自治已經沒有了,已經不是叫「一國兩制」而是「一國一點多制」,這很明確一國已經壓倒了兩制。親中派的大勝,當然也會產生未來大家對制度上存有一些想像。我想,基本上已經沒有想像的空間。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以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一直是兩岸之間很重要的中介和緩衝角色,以及機會之窗。
張五岳說:我們觀察等到明年之後,今年立法會選舉有結果,明年選特首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在北京認為基本上已經牢牢的掌控了香港的,包括:政治體系、行政體系、立法的系統,乃至於社會氛圍跟媒體。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沒有所謂的足夠自信,重新讓香港回到所謂的「一國兩制」下應該可以扮演的先行先知的角色,大家當然拭目以待。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趙春山表示,台港關係原本不錯,馬英九執政時代兩岸間很多議題都選擇在香港討論,原因是兩岸過去對「一中」沒有問題。他指,2016年之後台港問題受兩岸關係影響,因此台灣要與時俱進,才能看清台港關係的問題。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