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近期會見香港在內人權組織 張崑陽:顯示他不會奉承北京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本計劃下周訪華,他之前閉門會見一批人權倡議者,包括香港民主人士張崑陽,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親自接見港人。張崑陽指出,反映美國對港立場堅定,不會一味奉承中國。至於中國疑似偵察氣球闖入美國上空,導致布林肯延遲訪華行程,張崑陽認為做法有必要。
華府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的政策顧問張崑陽透露,他曾在上月23日與一眾來自新疆及西藏的人權倡議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閉門會議,為他即將出訪中國作準備,事後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亦有在推特上表示,布林肯會見他們是為了「親自聆聽新疆、香港、西藏以至整個中國的侵犯人權情況」,並重申美國致力捍衛人權等美國的核心價值。
張崑陽認為,布林肯在計劃訪華前,首次接見香港人,代表著美國政府一直沒有忘記香港,即使其迫切性對比台灣或2019年「反送中」時期有所回落。
張崑陽說:布林肯出任國務卿之後,如果我沒有記錯,已經見過大概兩至三次,當然都是閉門但私下都有發布,透露見了一批人,但之前都是見維吾爾人。今次首次邀請香港人,那個象徵意義或者他想強調的是,這個價值是重要的。我覺得他會想顯示到一種感覺是,就算我即將出訪中國,我要和他見面,不代表我們遺忘這些價值,不代表(與中國)尋求盲目合作,而是想建基於一種有尊嚴及普世價值作為前題底下的一種談判,而不是一種奉承。
張崑陽又提到去年8月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與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舉行閉門會議,雙方疑似不歡而散一事。張崑陽分析指,布林肯今次訪華行程舉世聚焦,而他有意在起行前釋出一種不是去中國被訓斥的姿態。
張崑陽:布林肯有必要延遲今次行程
張崑陽本身也是印太軍事的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的訪問學人。對於布林肯因為有疑似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闖進美國上空而推遲訪華行程,張崑陽認為做法有必要,因為中共此舉有挑釁意味。
張崑陽說:他(中國)想顯示自己有能力,首先當然現時未知由哪裡發射,這些亦都是後續北美防空司令部可能要關注的事,但中共最主要想顯示自己有能力去高調作出一種挑釁行為,尤其在布林肯訪華前有這個行為,我相信政治意義上,希望給美國一個下馬威。如果這樣的話,他延遲訪華絕對是應該要有的判斷,沒有理由當人家踩到你的頭上,去到美國境內有個氣球,仍然當作沒有事發生過般,去中國作出一種善意的溝通及談判。
張崑陽說,這種高空偵察氣球主要用作信號情報(signal intelligence),配備高解像度相機以拍攝對方軍事設備及舉動等等,偵察氣球沒有間諜衛星那種需要圍繞地球運轉的時效性,好處是可作長時間監測,但壞處是十分容易被發現。他指出,中國絕對有能力動用更隱蔽、更高科技的偵測手法,此際出動易於被發現的偵察氣球,象徵意義更大。
對於中國外交部解釋指該飛艇屬於民用性質,張崑陽認為在美國的角度,中國的軍事科技是軍民兩用已成共識,美方不會貿然相信,而在整個有關該氣球的調查完成之前,讓布林肯如期出發到中國亦有風險。
近來,美國為香港頻頻發聲,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延長並擴大對在美港人的「延遲強制離境(DED)」待遇上,批評中國政府持續損害港人自由;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在一個由華府智庫的網上研討會上,批評《港區國安法》迫使香港的精英人才逃離。張崑陽認為,連串舉動一再顯示美國對港立場堅定。而HKDC與37個團體於周二(1月31日)聯名致信布林肯,呼籲他把人權和政治犯問題,放在他的訪華行程討論之中。
記者:胡凱文 責編: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