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踩上門要求消委會澄清道歉 港商:陸企「霸凌」風氣傳到香港

0:00 / 0:00
「農夫山泉」踩上門要求消委會澄清道歉 港商:陸企「霸凌」風氣傳到香港 中國兩大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最近被港府法定機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簡稱「消委會」)測試發現,有消毒劑含量達歐盟標準最上限,提醒可參考改善。但兩間企業隨即指控會方失實有損名聲,其中「農夫山泉」發律師信並派人「踩上門」,要求澄清和道歉,否則追究到底。事件衝上大陸「熱搜」,不少網民力撐香港消委會,指責公司食水屢有問題。有港商則直斥,兩間公司行為「霸凌」,反映大陸式「誰大誰惡誰正確」營商文化已滲入香港,「影衰」國家和香港的國際形象。

中國兩大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農夫山泉」和「百歲山」,最近被港府法定機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簡稱「消委會」)測試發現,有消毒劑含量達歐盟標準最上限,提醒可參考改善。但兩間企業隨即指控會方失實有損名聲,其中「農夫山泉」發律師信並派人「踩上門」,要求澄清和道歉,否則追究到底。事件衝上大陸「熱搜」,不少網民力撐香港消委會,指責公司食水屢有問題。有港商則直斥,兩間公司行為「霸凌」,反映大陸式「誰大誰惡誰正確」營商文化已滲入香港,「影衰」國家和香港的國際形象。

「如果消毒劑殘餘物過量,可能令人胃部不適,或眼、鼻造成刺激。」消委會周日(14日)公布市面上30款樽裝水測試結果,其中中國國家級飲料名牌「農夫山泉」和「百歲山」均驗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為所有樣本中最高,達到歐盟適用於經臭氧處理的天然礦泉水和泉水的溴酸鹽含量標準上限。

WEIBO_WATER 3.jpg
消委會涉事原有報告曾向「農夫山泉」的製造商要求回應。(消委會報告截圖)

在場有記者問結果會否反映該兩款樽裝水安全問題,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回應指,各項檢測結果「未超標」,仍可安全飲用,但提醒一點:「若個別物質含量被發現或碰到某個國際標準,儘管香港未有特定要求,但他們再不斷改善產品,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消委會報告已包含農夫山泉正式回應

本台翻查原本消委會報告中,曾向「農夫山泉」的製造商要求回應,對方只表示「該公司嚴於律己,致力於提供安全的產品」。不過,農夫山泉周一(16日)卻突然向消委會發出律師信,指出消委會的報告犯「三大錯誤」,包括適用標準類別錯誤、標準判定錯誤,以及評價不專業、不客觀、故意誤導性,對公司聲譽造成了巨大傷害,要求消委會以書面澄清並道歉。

事後,消委會回應指「正研究及跟進律師信」,重申文章重點並非指產品有安全問題。

不過,農夫山泉對消委會回應並不滿意。據多間港媒報道,公司執董韓林攸同日下午帶同律師到消委會總部表達不滿,並與對方開會時提到,消委會的報告造成公司巨大損失,若確認該會用錯標準後就應該馬上道歉、澄清;希望消委會不要拖,「因為每一天的損失都很龐大,消委會不能罔顧股東利益」。

65091d13bce985ef474179b097853dda.jpg
農夫山泉周一(16日)向消委會發出律師信。(農夫山泉)

在港上市的農夫山泉,當日收報32.55元,跌2.8%;市值單日蒸發逾50億元,過去兩日內更蒸發共約131億元。

另一受檢測公司「百歲山」亦發聲明抗議

另一間大陸「景田集團」旗下的「百歲山」亦發聲明,並向陸媒 《澎湃新聞》透露,批評消委會誤導消費者,嚴重損害公司的合法權益。公司法務部門已介入事件處理,又指責部分港媒報道指「溴酸鹽達歐盟上限,或有機會引起噁心腹痛」,屬嚴重失實。

w700d1q75cms.jpg
「百歲山」發聲明批評消委會誤導。( 百歲山)

大批陸網民支持香港消委會報告

事件亦成為大陸微博、抖音的「熱搜話題」。有不少網民支持香港消委會的報告,指90年代建立的「農夫山泉」和「百歲山」,雖貴為國家級名牌,又曾在奧運等國際級盛事作為中國官方指定飲用水,但經常遭大陸媒體、官方衛健委揭露重金屬或含菌量超標,導致消費者健康受損,另指「之前一直喝農夫山泉的水,以為真是山泉水。」

「前段時間,咱們剛因為油的問題,又要開始為水的問題煩惱。」其中,中國知名醫療界微博「大V」、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胡洋亦關注事件,指出雖然溴酸鹽並無超出國家和國際標準,「但咱們老百姓吃的喝的各種有害物質太多了,這些物質可以盡量少一些就少一些,畢竟個個不超標,但吃在一起就可以超標了。」

港商 : 消委會展示持守國際準則的營商環境

在香港商界打滾多年的周小龍向本台分析指,兩間中國巨擘的行徑嚴如「霸凌」。

周小龍說:「兩間企業很明顯是大陸化去處理事件,消委會自己為不同產品做測試,已是歷史悠久……過去消委會報告都是公平、公正,一般香港品牌都會是謙虛、尊重香港的體制,再作檢討、改善。國企、大陸商人跟我們最大分別是,他們習慣了『霸氣』做事……連消委會這些中立的報告,都認為可有權去滅聲。這是帶有財大氣粗、『我惡我話事』的營商氣氛,對香港是非常差的。」

周小龍又指出,消委會、廉署等獨立法定機構,除了維護港人權益,亦是向世界展示香港持守國際準則的營商環境,但如今出現中國大企業對香港作出「霸凌」的作為,在國際級城市是不會發生,「國家應給予訓練,讓大企業知道在國際眼光和視野下應如何作為,否則就影衰中國人和香港體制運作。」

事實上,早於70年代成立的消委會一直發表不同產品檢測報告,並請求受查的公司回應,促使業界改善品質,亦推廣消費教育,並成為「國際消費者聯會」的重要一員;而其當時出版至今的《選擇》月刊,是全球首本華文消費者雜誌,甚具社會公信力。

記者:夏雪、鍾廣政(台北)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