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16日),國務院又向伊朗施壓,宣布制裁中國、伊朗及阿聯酋等7間與伊朗國營航運公司IRISL做生意的企業;路透社又引述消息指,美國將撤消對華為的多項供貨許可,英特爾將被逼停止向華為供貨。另又再擴大制裁侵害香港人權的中港官員,當中更首次制裁中央五大職能部門之一統戰部首長尤權。
踏入特朗普政府最後兩天倒數,會否再有制裁新驚喜?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表示,特朗普政府在任期的最後幾天不太可能將更多公司加入黑名單。而蓬佩奧本人在推特發文指,在這最後兩天會致力於權力過度,希望未來美國四年繼續保持「美國優先」;副總統彭斯則在卸任前臨別贈言,敦促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在美中關係上「保持永恒警惕」,指中國「有決心」以軍事和外交手段擴展地區影響力。
但候任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指出,拜登20日宣誓就職後將簽署約12項行政命令,面對美國當前的四大議題:武漢肺炎疫情、美國疲弱經濟、氣候變遷和國內種族不公問題。卻未有一項與中國問題相關。拜登的對華政策是否「蕭規曹隨」?那又未必。
即將在拜登政府出任「印太事務協調員」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1月14日出席一場由騰訊、雪佛龍、航海資本等跨國企業和投資公司贊助的座談會上,多位曾在中國求學、工作或投資多年的行業領袖和專家學者,呼籲改變美中之間「零對話」的僵局,坎貝爾的講話似乎給予他們一線曙光。
坎貝爾說:「一種智慧和恰當的做法也許是,彼此都停下來,深呼吸。也許後退一些,反思一下。考慮一下雙方都可以邁出的一小步,釋放在未來至少保持一種可行關係(workable relationship)的願望。中國不會改變自己的制度,美國也不會撤出亞洲,但切實的一小步可以包括放寬簽證政策,改善記者、大使館的處境等。」坎貝爾為美國與中國重新正常交往舖路,那是否代表美國停止對中國制裁示好呢?
坎貝爾又說:「美中關係最重要的三個品質應該是可預期性、穩定性和明晰性,不要有驚喜,一小步、一小步地來。」如果美中之間沒有警喜,那麼中國是否願意與美國合作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給美國星巴克創辦人及董事會名譽主席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回信,鼓勵其與星巴克公司為推動中美經貿合作、乃至兩國關係發展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習近平此一舉動是否代表中國自此對美國放棄戰狼外交呢?
主持:鄭宇碩、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