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胡平:雙十節感言


2020.10.05
1 臺灣退役軍人持青天白日旗進入終點總統府前凱道,慶祝中華民國國慶。(資料圖片/夏小華拍攝)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也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人稱“雙十節”。

記得33年前,1987年,我剛來到美國。這一年的冬天,我到華盛頓參加美國一家智庫(The United States Global Strategy Council)舉行的紀念美國製憲200週年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美國的憲法與中國的憲政”。我在會上發言,第一次對公衆談到了我對中華民國和國民黨的看法。針對當時還頗爲流行的一種觀點,說國民黨和共產黨是一根藤上結出的兩隻瓜,是難兄難弟,半斤八兩。我強調,國共兩黨有本質的差異。由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國國民黨,從一開始就接受了自由民主原則,確定了憲政民主的目標。按照孫中山先生的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論,政府在一段時期內實行某種權威式的統治,但其目的僅僅在於向憲政目標的過渡。國民黨政府在退守臺灣後宣佈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和戒嚴法,但畢竟沒有放棄實行憲政民主的最終目標。換句話,國民黨承認威權統治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至少是在理論上始終堅持了民主憲政的原則方向。

當然,對於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論,人們是有爭議的。國民黨政府在“訓政時期”和“動員戡亂時期”的所作所爲,也招致過許多批評。權力的過份集中往往會導致權力的濫用,因此在這段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確也犯過不少錯誤。然而,由於國民黨政府承認自由民主理念,堅持憲政民主的終極目標,這就使得要求改革的民主力量具有一種法理上的正當性,從而爲民主化的推進提供了空間或機會。臺灣之所以能比較順利地實現民主轉型,原因當然很多,反對派的英勇奮鬥功不可沒,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國民黨政府的以民主憲政爲目標的意識形態也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

共產黨卻不同。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從根本上否認憲政民主原則,它把自己的一黨專政看作天經地義,搞起專制來咄咄逼人。它一再宣稱反對“西方式民主”,發誓要堅持黨的領導,要“五不搞”、“七不講”。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有了比較顯著的發展,共產黨不但沒有以 此作爲推進憲政民主的動力,反而把它當作堅持一黨專制的資本。現在某些人津津樂道的“政績合法性”,無非就是用所謂“政績”當作維護專制的理由,以便更加 “理直氣壯”地反對民主憲政。

在當今中國,阻止民主憲政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共,首先就是中共的意識形態。不錯,對共產黨來說,意識形態只是工具,並非指針,共產黨早就不相信共產主義了。可是,這並不意味着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對共產黨就毫無意義。最起碼的,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決定了在共產黨內部,哪種話語具有正統性、正當性, 哪種話語不具有正統性或正當性,因而它對共產黨的發展方向仍然具有重大的制約作用。

我們不妨想象,假如在未來的某一次黨代會和全國人大上,共產黨明確地把實行民主憲政當作自己的目標,寫進黨章、寫進憲法,給出實現憲政民主的時間表或曰路線圖。我敢說,如果中共做出這樣的宣佈,全世界各大媒體都會把它當作頭條新聞。大家都會說,這是當今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從此中國就會走上民主憲政之路。由此可見,意識形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反對共產黨專政,首先就是要反對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就是要迫使中共接受民主憲政理念。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