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香港記者自行撰寫國安法下消失的《言論自由年報》
香港記者協會因爲政治壓力,今年決定打破慣例,不再出版《言論自由年報》第三十週年號。但一羣香港獨立記者決定以匿名方式,以"無法封嘴的故事"爲題,自行撰寫《言論自由年報》,並借用國際記聯平臺發佈。參與撰寫的香港記者表示,應該要讓世界知曉流散香港記者的力量和堅持。
香港記者協會以往每年七月都會出版《言論自由年報》回顧和分析過去十二個月香港在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情況。但據瞭解,記協早前已決定今年會停刊年報,一批香港的獨立記者自發接手,並以"無法封嘴的故事"作爲主題,出版《言論自由報告》,透過國際記者聯會的平臺發表。
報告的中文版全文長達四萬字,分爲五個章節,講述《香港國安法》下,一年間有大量媒體倒閉,並列舉港府處理《蘋果日報》的手法,以及該報和《立場新聞》等多名高層被拘捕和起訴等事件,說明《國安法》如何淘空香港的新聞自由。報告也記錄,這段時間不少香港自媒體和評論平臺,相繼在香港和海外成立;但歷史悠久的"香港電臺",由政務官出身的媒體素人李百全擔任總編輯後,一改公共廣播的運作模式,變成政府喉舌的經過。報告也提出多項建議,希望國際社會關注,在《國安法》後,導致香港大批媒體倒閉和大量記者離開的情況。
香港獨立記者無懼壓力接替香港記協撰寫《香港言論自由報告》
報告在引言部分表示,這份報告應該是香港記協第30份年報,但《香港國安法》的威脅下,年報無辦法在香港境內發表,有許多新聞工作者嘗試在新言論邊界中,挑戰極限,在中共控制之外,報道真相,記錄香港表達自由在消亡中的最新發展,並強調,雖然報告以匿名的方式發表,但香港新聞工作者永不噤聲, 不論在何方也會爲新聞自由奮鬥。
撰寫人木子:讓世界知曉流散港記如種子般撒往各地繼續報道真相
化名木子的香港記者,是其中一名參與撰寫《言論自由報告》的成員,他對本臺表示,參與撰寫報告,是因爲2019年後,香港媒體的環境起了極大變化,但過去2年,國際社會對香港的關注程度正在減少,希望透過報告,能使國際社會明白在《香港國安法》後,流散海外的香港記者,用不同的方法,繼續承傳香港記者的精神。
木子:"我在寫報告時,做了一些研究,發現這些香港在海外的媒體是很有作用,因爲在香港,現在在'國安法'下,有很多批判政府和中共的新聞,根本不能夠在香港報導,但那些在國外的新媒體能夠有很大的空間發揮作用。所以當初叫我寫這個報告時, 我義不容辭去寫,因爲我覺得應該讓國外,知道香港的記者還沒有死,只是他們的種子已經散佈在不同的地方。"
木子表示,不清楚記協受到何等壓力,要停刊長達30年曆史的年報,但從他們一批撰寫報告的記者,不能公開真實身份,可見香港新聞自由的情況有多差。
木子:"爲什麼我們已經發表在一個國際平臺的報告,我們還要匿名呢?這個真正在反映香港'國安法'之下,我們面對的困境,連用事實寫一份報告,也要擔心受到威脅,我覺得這個情況是需要關注。"
評論:記協停辦年報反映國安法下香港新聞界面對的巨大恐懼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表示,每年發表《言論自由年報》是香港記協的職責,但從記協放棄職責也沒有人問責,顯示香港新聞工作者所面對的極大威脅。
杜耀明:“國安法可以先拘捕,充公財產,扣留和不允許保釋,這種巨大的恐懼使很多人都很擔心,我相信包括香港記者協會,一旦繼續發表第30份新聞自由年報,指出'國安法'的問題,都可能被視作觸犯'國安法'和煽動罪行。香港記協作爲一個很支持和推動新聞自由的機構,都被迫噤聲,從記協這次的自我審查,已足以反映香港新聞自由的嚴峻程度。"
評論:報告重要性在於紀錄港府謀殺香港新聞自由的證據
杜耀明表示,過去幾年,香港以主流新聞媒體爲主的新聞時代,正式宣告終結,這份報告是重要證據,說明港府在扼殺新聞自由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杜耀明:"過去一年,是香港言論自由改朝換代的一年,這份報告書十分關鍵,因爲這是一份歷史的初稿,填補歷史的空白,爲歷史作證,香港政府要爲香港新聞和言論自由的蕭條,付最大的責任。如果說香港新聞自由被謀殺,兇手很明顯是香港特區政府,如果我是港府,我也很不喜歡和願意,這些事會成爲歷史紀錄的一部分。"
他表示,雖然香港言論和新聞自由受到很嚴重的破壞,但報告裏有關新媒體發展的章節,顯示香港新聞工作者,是以化整爲零的方法,在香港和海外成立自媒體和微媒體,堅持理想,報道真相。
香港記協回應表示,事前並不知悉也沒有參與由國際記聯發表的報告,感激其他組織關心香港新聞自由,惟目前香港新聞自由狀況已經顯而易見,基於政治壓力,記協今年年初起暫停撰寫年報,並同時將歷年年報下架。
記者:陳子非 責編: 許書婷 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