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代表團主席:訪臺非挑釁 可降低臺海衝突風險

2021.11.05 10:50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歐洲議會代表團主席:訪臺非挑釁 可降低臺海衝突風險 歐洲議會訪團主席古斯曼稱訪臺非挑釁
路透社圖片

正在臺灣進行歷史性訪問的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INGE)特別委員會代表團11月5日舉行記者會,主席古斯曼強調,代表團訪問臺灣並非挑釁,他們要發出一個信息,那就是與臺灣官員舉行高級別會議,絕不是火上澆油。相反地,可以降低臺海發生衝突的機率。

歐洲議會訪團主席古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在記者會提到,臺灣是INGE特別委員會打擊假訊息、外部干預的典範。臺灣在這麼多假訊息、外部干預下還能打造出這麼成功的民主、開放民主、公民參與政治。歐盟也面臨外部干擾、假訊息攻擊,因此他們認爲必須來臺灣取經。



古斯曼提到,上午與臺灣負責數位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會面,深入瞭解臺灣是如何在網路平臺和社羣媒體具體對抗假訊息。古斯曼說,當人們面對干預和攻擊時,通常的反應會關上門保持沉默,時間久了會忘記民主跟自由是什麼?臺灣在面對更多的打壓和攻擊時,臺灣反而提升參與式民主,增加了面對威脅與干預的韌性。他認爲,歐盟也在考慮在哪裏設立對抗假訊息的中心,臺灣作爲一個對抗假訊息的中心,是一個蠻合理的選項。


2021年11月5日,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INGE)特別委員會代表團舉行訪臺記者會。(法新社圖片)
2021年11月5日,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INGE)特別委員會代表團舉行訪臺記者會。(法新社圖片)

對於古斯曼率領的歐洲議會訪問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前一日(4日)措詞強硬地表示,“少數人的拙劣表演撼動不了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格局,更改變不了中國必然走向統一的大勢,註定將以失敗告終。”

古斯曼指出,關於歐盟與臺灣關係的下一步,可以參考剛通過的《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裏面要求兩件事深化歐臺關係。其一是歐臺之間雙邊投資協定,這將會非常有用。第二是歐盟駐臺管處可以從歐洲經貿辦事處(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改名爲歐盟駐臺灣代表處(European Union Office in Taiwan),這都是很具體的步驟。

古斯曼:“我們相信國際社會和臺灣的互動越多,臺灣海峽局勢就越不危險。我們到臺灣來不是挑釁,這很正常,這是我們發出的一個信息,我們不認爲任何與臺灣官員舉行的高級別會議,都是火上澆油。我們認爲這恰恰相反。”

古斯曼進一步表示,他們越是表達關心歐臺關係,臺灣和北京之間的衝突機率反而會降低。古斯曼表示,“我們與臺灣的互動越多,離戰爭的風險就越遠。所以孤立會助長衝突。”

批中國人權遭制裁 古斯曼:歐洲議會成員不會因制裁而害怕

古斯曼多次公開批評中國人權問題,今年3月還被北京當局宣佈制裁。當被問到訪問團是否害怕中國製裁時,古斯曼說,他本人正受到中國政權的制裁,但是他不認爲訪團有任何人會對任何形式的制裁感到害怕。他說,他們是歐洲公民的代表,制定自己的政策與決定,只根據兩件事做出決定。


2021年11月5日,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INGE)特別委員會代表團舉行訪臺記者會。(路透圖片)
2021年11月5日,歐洲議會“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INGE)特別委員會代表團舉行訪臺記者會。(路透圖片)

古斯曼:“我們在做決定時並沒有想到其他國家會有什麼反應?北京會有什麼反應?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我們作爲歐洲公民的利益和我們最基礎的原則,也就是民主、自由、人類尊嚴。”

古斯曼強調,他們來臺灣不希望挑釁任何人,在民主國家之間談論如何捍衛民主,這不會被認爲是一種挑釁,這一點非常清楚,而且信息相當強烈。

古斯曼認爲,歐盟正在形塑自己的政策,不是針對任何人,而是支持朋友和原則,這是關鍵和核心。他也預告,大家可以預期在未來幾個月甚至數年,將有越來越多的與歐盟合作的高級別夥伴關係。“我們面臨着同樣的威脅,我們的目標是相同的,何不一起走呢?再次重申,你們在這條船上並不孤單。”

奧弗斯:從香港得到教訓 姑息北京就是助長加害者

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歐洲議會議員奧弗斯(Petras Auštrevičius)提到,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後得到一個非常全面的教訓,那就是姑息北京的作爲其實是在助長這些加害者。他提到,近期會見了幾位來自香港的流亡的年輕立法會議員,從他們那裏得知一個極權政權犯下了那麼多反人類的罪行。

奧弗斯:“這就是爲什麼我認爲在評估整個局勢的時候我們不應再幼稚下去。這次對臺灣的訪問是非常及時的,向全世界發出正確的信息。”

立陶宛的前總理庫畢斯(Andrius Kubilius)指出立陶宛決定和臺灣互設以臺灣爲名稱的官方機構,引起中國對他們的錯誤反應。庫畢斯說,立陶宛就像臺灣面對中國打壓一樣,也是面對俄國威權主義的干擾,已經很習慣某種形式的壓力。他認爲雙方應該要有民主發展與守護的年度對話。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黃春梅 臺北報道 責編 許書婷 申鏵 網編 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