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 部分民众苦不堪言


2019.07.02 16:45 ET
ac72.jpg 资料图片:中国的一家垃圾回收站。上海市政府最近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措施。(美联社)

随着垃圾分类条例的实施,上海成为中国首个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那么上海市民的反应如何?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要求上海市民和商户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个分类对自己制造的垃圾进行分类。

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已将近二十年,不过这是该市第一次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条例规定,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个人将被处以50元到200元不等的罚款,不遵守条例的单位最高可分别处以10万元、20万元的罚款。此外,部分区域还要求商铺按经营面积大小,缴纳7200元或14400元的厨余垃圾清运费。该条例也因为这些重罚举措被称为“史上最严”。

 

 

上海市民汪建华对本台记者说, “环保是一件好事,但搞得过于复杂。政府强制执行,现在怨声载道。”

他解释说,目前自己居住的小区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走垃圾,但很多人下班回到家吃完饭已经不止七点,赶不上时间。由于天气一热扔不上的垃圾会发臭,不少居民都不愿意放在家里。

汪建华:“本来居民都是很规整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现在倒没地方扔了。我晚上出去走了一圈,看见到处都是垃圾。”

此前,已有不少上海市民反映垃圾分类标准令人难以理解。比如,部分垃圾并非是按照干、湿的字面意思来分类。尿不湿属于干垃圾,干瓜子壳却属于湿垃圾,鸡骨头等属于湿垃圾,大骨头却属于干垃圾。甚至有网友制作了多则搞笑视频来讲解垃圾分类。冯建华介绍说,自家小区所在的区域没有对居民进行相应的讲解和培训就直接进行垃圾分类,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一些商户在六月初突然接到厨余垃圾清理费的缴纳通知,觉得费用实在太高了。对此,政府部分解释说,原先商铺向物业缴纳的垃圾处理费是对干垃圾的处理,现在多交的费用是请专业厨余处理公司上门收运的费用。

也有多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学者表示,垃圾分类政策不应该“一刀切”,培养市民养成习惯需要很长时间。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等地区已经实施垃圾分类超过数十年,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

中国的限塑令成效不彰,民众普遍使用塑料袋。(美联社)
中国的限塑令成效不彰,民众普遍使用塑料袋。(美联社)

曾饱受垃圾问题困扰的台北,1996年起实施“垃圾不落地”——街头不再设置垃圾桶,改由垃圾车定时定点回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大陆学生Rae介绍道,台湾的垃圾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三大类。“其它不能回收的垃圾就每天有两趟垃圾车来收,要等到那个时间才可以丢掉。然后必须买政府提供的袋子,纸盒这些要自己清洗后才能丢掉。”

她也表示,垃圾回收流程中后端处理是个很大的问题“之前有新闻报道说,(台湾的垃圾分类回收)后端没有做好。”

早在2000年,中国就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率先试点,实行17年来,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条例实施后,上海宣布借此机会,在全市的居民区建设分类垃圾投放点1.7万余个,全市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超过两万一千吨。

自由亚洲电台实习记者艾石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