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絕美德疫苗援助 要面子不顧百姓?

2022.12.22 11:42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國拒絕美德疫苗援助   要面子不顧百姓? 美國研發和生產的輝瑞疫苗
美聯社圖片

中國疫情持續擴散,確診和死亡人數激增。中國在缺藥和國產疫苗效力受質疑情況下,美國、德國表態願提供疫苗助中國抗疫,但中方卻以"整體可以滿足需求"婉拒。有評論質疑,中國政府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顧百姓死活。

 

 

中國從極端清零封控突然轉向放任“與病毒共存”,導致陽性患者爆增、醫療體系瀕於崩潰、民衆搶不到退燒藥和快篩劑、火葬場大排長龍等情況。美國、德國紛紛表態願伸援手,卻遭到當局拒絕。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2月14日表示,只要北京開口,美國願意協助中國應對當前升高的疫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隨即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稱,中國有“體制優勢”,一定能順利度過疫情高峯。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隨後在20日表示:“美國是全球COVID-19疫苗的最大捐助國。我們準備持續支援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人民之外,也包括其他COVID相關的衛生援助。”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2022年12月20日表示:“美國是全球COVID-19疫苗的最大捐助國。我們準備持續支援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人民之外,也包括其他COVID相關的衛生援助。”(美聯社圖片)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2022年12月20日表示:“美國是全球COVID-19疫苗的最大捐助國。我們準備持續支援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人民之外,也包括其他COVID相關的衛生援助。”(美聯社圖片)

中國外交部:總體可以滿足需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1日再次回應說,中方目前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藥品和檢測試劑總體可以滿足需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22年12月21日表示,中方目前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藥品和檢測試劑總體可以滿足需求。(美聯社圖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22年12月21日表示,中方目前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藥品和檢測試劑總體可以滿足需求。(美聯社圖片)

中國和美國因貿易戰、科技戰導致競爭關係升級,拒絕美國的好意或可理解,但連德國總統、總理相繼表態,可立即運送數億劑德制BNT疫苗協助中國抗疫,北京也沒有接受。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三週前即披露,儘管中國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挑戰,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願接受西方國家的疫苗。

大饑荒餓死幾千萬 毛澤東也曾拒絕外援

滯留臺灣的中國異議人士龔與劍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獨裁專制者心態一樣,毛澤東時代,大躍進三年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國外也提出緊急糧食援助,被毛澤東拒絕。中國在七十年代發生數十萬人死傷的唐山大地震後,當時外國也希望提供救援,當同樣遭當局拒絕。

龔與劍說:“說明共產黨是不把中國老百姓人命當人命,而看成是蟻。共產黨那種家醜不可外揚的死要面子但活受罪的心態,一覽無遺。外交部睜眼說瞎話,在中國境內已發生主體爲老年人、兒童的一場非常大的人道災難,通過我的渠道瞭解,中國醫療系統已完全崩潰。”

龔與劍提到,本月中旬推特傳出老年人大規模染疫、高死亡率,北京殯儀館大排長龍,醫院人滿爲患,民衆買不到退燒藥、抗病毒藥等消息後,他便輾轉向家鄉親友求證發現,這不只是北京、上海大城市的真實情況,連三線小城市也一樣,而是全中國正在上演的悲劇。

醫務工作者正在爲中國公民接種疫苗(路透社資料圖)
醫務工作者正在爲中國公民接種疫苗(路透社資料圖)

強制式性接種中國疫苗死亡率仍高  印證疫苗無效?

龔與劍透露,數名在醫藥部門、疾控預防中心工作的友人異向他透露,中國疫情“暴發式感染”,重症率、死亡率這麼高,足以證明中國製造的所謂疫苗防護力非常低,甚至沒有防護力,否則無法解釋。因爲在中國,疫苗政策是帶有強制性而非自願性,“大白”在街上抓人去打疫苗,抓得很緊,約有九成以上接種二劑;七、八成接種了三劑疫苗。

龔與劍提到,不少人認爲中國政府可能借以甩鍋“白紙運動”,沒有共產黨做不到的無恥之事:“民間另有一說,習近平和共產黨利用開放後疫情失控,要讓中國老人們、領養老金的老人經過一次大的殘酷的死亡,以拯救中國破產的養老金系統。在共產黨、在習近平眼中,老年人不是財富,是沉重的財政負擔。”

臺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批判中國是完全忽視人命、視人命爲草芥的國家,自認中國的疫苗有效、中藥夠了,疫情延燒三年,連一個國外疫苗都不批准。這種大中華心態,沒法用科學去理解。

從天安門到新冠防疫   政府的面子比人命更重要

林氏璧質疑,明明死亡人數很多,“掩蓋死亡數據目的是什麼?維嗎?疫情透明可以知道防疫做得好不好,不好嗎?整個政府的面子比一條條人命更重要,跟天安門事件死多少人?零? 心態一模一樣,根本沒有任何人權的國家!”

林氏璧強調,與病毒共存的重點不是多少人確診,而要盯多少死亡,有無排擠醫療資源造成別的疾病不該出現的死亡,及早診斷治療很重要;前提是,口服藥必須在出現症狀五日內給予,以防止進展爲重症,但中國根本沒有西方的口服藥。

醫師:西方口服藥和疫苗有助防重症  降低死亡率

究竟中國需不需要外援疫苗?林氏璧給出肯定答案:“它當然需要,可是卻拉不下臉。疫苗不想接受援助,藥物也不接受援助,沒有口服藥上市啊,對不對?

林氏璧表示,與病毒共存必須有大量快篩劑、口服藥,疫苗要有效、打得夠,尤其針對脆弱族羣。問題是,中國老年人口多少比例打幾劑的數據不清。即便鍾南山辯護不致跟年初香港情況一樣,但香港不只有中國科興疫苗,還有德國BNT疫苗。

林氏璧指出,中國製滅活疫苗不是完全沒效,但針對奧密克戎“防重症”能力缺乏數據,現況看來比西方mRNA疫苗差。就算中國政府宣稱四成老人打到第三劑,仍有六成老人防重症感染力缺乏。更重要的是,mRNA疫苗施打半年後效果減弱,中國製滅活疫苗更差,中國老年族羣打第二、第三劑是多久之前,是否還具防護力,都是大問號。

林氏璧提到,中國從強制要求民衆天天排隊做核酸,“把PCR當水喝”,急轉彎爲自行在家做快篩、自主隔離,這須有大量快篩劑,且須教育民衆怎麼使用。臺灣也曾經過這轉型的陣痛。但是從中國民衆上街搶退燒藥就顯示,他們對奧密克戎不瞭解。

林氏璧感嘆,悲劇已經發生,若中國政府要藉以怪罪白紙運動迫使解封,那就更應公佈真實的染疫死亡數據,以說服民衆要回到以前封控、維的狀況。看起來中國政府他是想要一路不回頭,就這樣走下去,宣稱“零”死亡率、報告上是零,“中國式清零”掩耳盜鈴。

 

記者:夏小華    責編:許書婷、何平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