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警告第二輪疫情來臨 你準備好了嗎?
防疫專家鍾南山近日表示,中國最快將在六月底迎來新一波疫情高峯,並警告病弱羣體應接種預防性疫苗。那麼,面對記憶猶新的"清零"封控,中國民衆準備好了嗎?
近期,不少中國網友曬出陽性的抗原檢測結果,“二陽”、“新冠”等相關詞條也衝上微博熱搜。中國工程院院士、防疫專家鍾南山日前公開表示,今年第二波疫情主要是由奧密克戎XBB系列毒株引發,4月中旬至5月底會出現一個波峯,感染人數將達到約每週4000萬人,而第二波高峯則將發生在6月底,感染人數可高達每週6500萬人。
疫情三年裏,中國當局動輒對數千萬人口城市進行“清零”封控的舉動,對外界來說仍是記憶猶新。美國《華盛頓郵報》本週三的報道指出,鍾南山的警告背後,當局也正急於推出新疫苗,爲疫情高峯做準備。
鍾南山5月22日在出席論壇活動時還強調,就當前的中國防疫狀況而言,有基礎病的弱勢羣體應接種新型疫苗以預防感染尤爲重要。他說,奧密克戎感染致死的原因並非是單純的重症肺炎,“現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加重”。
鍾南山透露,中國目前能覆蓋XBB新冠變異株的疫苗有兩款,並且已經初步獲得審批,預計很快就能面世。此外,其他3至4款疫苗應該也會很快獲得批准。但他並沒有提供這些疫苗的臨牀檢測結果等細節。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接種疫苗預防感染當然很重要,但無需過度渲染疫苗的預防效力。
“(中國的第二波疫情)應該更爲溫和,也不會對社會經濟造成很大的破壞。”他說,“我還不知道這種新型疫苗能不能應對XBB毒株,我認爲接種疫苗肯定有必要,但也不能過度強調、渲染如何有效預防。我們看到,目前爲止,疫苗的有效性主要是防重症方面,一味強調預防性可能不是很準確。”
然而,中國官媒高調宣傳的新型疫苗似乎並不能贏得公衆的普遍信任。有推特網友評論說,“去年十二月份已經證明了,打過三針國產疫苗和正在臨牀的新疫苗毫無效力”;也有人說,“還沒準備好接受任何新疫苗,還未從舊疫苗中恢復過來”;更有網民調侃疫苗背後的經濟利益說,“新疫苗開發出來了,不推廣怎麼行?”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前高管任瑞紅告訴本臺,國際醫學界在疫情期間已有所共識,即中國推出的國藥、科興等滅活疫苗的效力,遠低於歐美mRNA疫苗。而有鑑於第一波疫情造成的衝擊,此次中國公衆重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較爲困難。
“據我所知,我的朋友、親戚反應比較冷淡,他們不覺得當時打疫苗有什麼用。當時說疫苗預防重症,但大部分人還是重症。”她說,“新的疫苗是在變種病毒基礎上升級的滅活疫苗,還是原來的疫苗,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不會有太大改善。”
據中國媒體《科技日報》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物理化學家謝曉亮上週在一場學術會議上表示,目前疫情走勢較爲緩和,很大幾率不會重演去年底至今年初的感染浪潮。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指出,儘管中國官方一再表示新一波疫情會相對溫和,但公衛專家認爲,中國仍需要更積極的疫苗加強計劃,以及保證醫院抗病毒藥物的供應。
黃嚴忠也強調,中國官方和公衆在面臨即將到來的第二波疫情高峯時,應積極做好預防準備,但重啓此前嚴苛的疫情防控措施是毫無必要的。他認爲,中國醫療系統對於基本的家用抗病毒藥物供應較爲充足,但針對利托那韋(Paxlovid)等重症特效藥的儲備、報銷工作還需加強:“比較嚴苛的措施實際上沒有必要了,側重點還是要在打疫苗、引進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採取預防措施,比如戴口罩。這些基本的措施到位的話,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任瑞紅同樣認爲,一方面是懼於民怨,另一方面是各地財政缺口過大,因此中國當局難以重啓過去強制性的防疫措施。
北京疾控中心發佈的疫情週報顯示,自4月24日起,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反超流感,重返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