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OB宣佈與中國簽署協定 啓動在美中方上市公司會計審查
8月26日,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簡稱PCAOB)宣佈,已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財政部簽署協議,啓動針對總部位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註冊會計事務所進行符合美國法律的全面審覈和調查。此舉也被視爲,美國市場主管部門開啓對在美上市中方企業會計審查的第一步。
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會計審計問題爭議多時,近期可能有新進展。 《華爾街日報》週四(8月25日)引述消息表示,中國政府正研究允許美國會計監管機構到香港,爲在美國掛牌的中資企業進行調查審計紀錄的工作。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證監已把正在研究的方案通知了部分會計師事務所,安排負責爲在美上市中概股企業提供會計服務的事務所把審計底稿和其他數據從中國轉移到香港。
以香港爲中間點處理中概股審計底稿問題 顯示美中願意各退一步
香港前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對新進展表示歡迎,因爲美中就審計底稿問題的爭議已持續多年。中方堅持審計底稿不能離開中國,美方又不接受以中方會計公司做的報告取代調查審計紀錄的做法,雙方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案。他認爲,此舉能讓美國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派員到香港處理中概股審計底稿,是雙方願意妥協的結果。
梁繼昌:"這個方案是雙方監管機構的compromise(妥協),中方願意把底稿放到香港,因爲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違反審計底稿不出境外的原則;,美國的監管部門也願意派工作人員來香港做審計。如果是這樣,已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就不用退市,而且可能有更多的中國公司會選擇在美國上市,這是長遠的趨勢。"
梁繼昌表示,估計美國會向中方要求在香港設立有關的辦事處,把安排變成常態化,這次的安排顯示中美兩國對香港金融專業服務的信任,有利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在美上市中概股不用全退市 對美中雙方均有利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如果安排落實將是中美貿易戰的新進展,選擇以香港處理審計底稿是看中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和資金自由流動都能與國際接軌,顯示中方不想放棄國際投資者的資金,美國也要顧及已投資中概股的美國基金利益,這次的安排對美中雙方都有好處。
李兆波:"雙方都有所讓步,中國經濟面對很多挑戰,例如失業率與房地產市場的問題,不可能長期閉門造車;而美國兩個股票市場是香港、上海和深圳總和的三倍,中方也希望能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在國際舞臺發揮作用,不用鳴金收兵跑回中國。同樣,如果中資公司全退市,對美國也有影響。因爲上市背後帶動很多專業服務的發展,美國也需要有政治盤算,把這些公司作爲籌碼。中美雙方在這個方案下,暫時都取得大家所需。"
李兆波表示,對香港而言,此舉有助鞏固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金融專業服務的發展。但他同時表示,香港過去幾年經歷社會問題,在疫情下收緊出入境安排,有部分財富管理的市場已被新加坡吸收,能否透過這次機會把已流失的財富管理資金引回香港,要視乎香港政府在防疫安排和政治取態上能否掌握平衡。
臺海問題因素使中美貿易戰難以緩和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則表示,美國對中國減免關稅的安排,因爲臺海問題要重新考量,但美國面臨高通漲以及商界反對打貿易戰的聲音,此舉能安撫內部的訴求。
宋國誠:"也許有一點安撫的作用,但這種安撫作用只是心理上,沒有實際上的作用。因爲美國不會因爲審查搬到香港而改變要求和標準,目標是保護美國的投資人,只要這個目標沒有放棄,就談不上美國對中國有所謂的妥協。只要美中之間政治外交關係沒有緩和,貿易戰和科技戰也不會緩和。"
宋國誠認爲,貿易戰是雙刃刀,對開打方和承受方都有損傷。美國有不少退休基金也有投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大國外交和貿易戰的博弈適當時給予一些空間,是正常管控分歧的做法。
記者:陳子非 責編:陳美華 何平 網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