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中国仍离不开俄“伊尔-76”

0:00 / 0:00

俄罗斯专家称虽然中国“运-20”即将服役,但还将继续购买俄“伊尔76”。

近日多家中国军事网站引述网友爆料, 代号“鲲鹏”,被称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喷气式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运输机已临近交付部队,服役在即,至此,中方将会摆脱俄罗斯在大型运输机方面的制肘。但有俄军事专家就此表示,此言为时尚早。

俄罗斯卫星网14日发表俄军事专家卡申的文章称:由于中方急需短时间内装备大量的大型运输机,而“运-20”的生产速度远远不够,所以中方仍会继续购买俄罗斯的“伊尔76”。

文章说,现在中国准备同时生产三种全新款大型飞机,客机C919,“运-20”和“蛟龙”两栖飞机。同时还在生产中型运输机运-8和运-9,以及远程轰炸机轰H-6K。从对建设厂房,购买设备,培训人员等方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生产大型飞机的工业潜力不大,有可能头几年的年生 产速度只有2-4架。所以来不及大量生产急需的“运-20”,而不得不继续购买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

一些中国军事网站的分析也佐证了俄专家的意见。有文章称,中国搞战略空军至少需300架“运-20”,其中部分将用于改装成为空中加油机,大型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战飞机。

中国军事网站6月15日报道称:在依靠空 中运输机队实现重兵快速部署方面,解放军目前的空中远程运输能力还十分薄弱,甚至都不到俄军的七分之一:俄罗斯目前各类运输机一共有353架,大飞机超过194架。而中国现在服役的大飞机数量,除去有限的运20原型机以外,共计26架。

有军事专家表示:正在努力配备国产发动机的“运-20”整体性能和各项指 标均已超过俄罗斯的伊尔-76,载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优异。在国际中型军用运输机市场上超越俄罗斯之后,相信未来大型运输机也会 超越俄罗斯。

但俄罗斯伊尔76改进版总设计师安德烈·尤拉索夫近日 对外强调说,“伊尔76”也在不断改进。他说:“改进版伊尔-76MD 90А的各项指标均已大幅度提升,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10吨,而此前是190吨,每小时耗油量也大幅减少,航程将大幅提升。”

俄罗斯“自主制造”网站近日报道说,俄罗斯塔拉亚罗萨市的“123APZ”飞机厂2015年完成了所有10架对华出口的二手伊尔-76运输机的合同,并同中方又签订了5架运输机的新合同。此外,俄罗斯茹科夫飞机场目前仍然还承担着为中国空军在90年代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伊尔76”运输机的修理保养任务。

同时,有消息报道,虽然“运-20”已经接近量产,但中方仍在从乌克兰 进口改进型伊尔-78空中加油机。乌克兰媒体称,已经向中方交付了3架伊尔-78,但该合同遭到了来自俄方的阻力。

据公开资料透露,“运-20”运输机采用常规布局,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超过800千米,航程超过7800千米,实用升限13000米。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由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刘新宇为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