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關係是如何壞透的?
2020.11.24 17:30 ET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近來持續探底,北京似乎沒打算修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不久前提油救火,恐嚇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五眼聯盟,再敢幹預中國內政,小心被“戳瞎眼”。然而,中國干預澳大利亞內政,甚至以舉國之力威脅澳大利亞公民,使得當地社會厭惡中共滲透的情緒越來越濃。下面請聽記者鄭崇生給您講一個熱愛中華文化、卻遭中共跨國界聲討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的故事。
“反華暴徒”、“居心叵測”、“收了臺灣的錢”。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和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如此嚴重地指控中文名叫柏樂志(Drew Pavlou)的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哲學系學生,只因爲他在校園裏組織聲援香港民主的活動、爲新疆和西藏的中國少數民族人權問題發聲。
柏樂志在學校辦活動時,被身分不明的亞洲面孔學生毆打。但是,作爲受害者的他卻在今年五月份被昆士蘭大學暫停學籍。接受本臺訪問當天,澳大利亞的民主法治終於還給他遲來的正義。
“經過漫長的法律程序,我的律師告訴我,學校的停學令已失效,我下個學期就要回昆士蘭大學。我堅持不轉學,就是要在昆士蘭大學完成學業。我要證明,學校配合中國政府、要我閉嘴、不再爲人權問題發聲的做法是錯的。”柏樂志告訴本臺。
爲香港新疆西藏發聲 柏樂志:樂與迫害人權者爲敵
布里斯班正是風光明媚的夏天,二十一歲的柏樂志卻沒有沉醉在陽光沙灘間,他臨時延後和記者約定的採訪時間,只因爲最近看到美國蘋果公司正遊說要抵制美國國會的《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案》,他和朋友跑去布里斯班的蘋果專賣店抗議。學哲學的他,深思如何捍衛人權卻不空談。
他說,“作爲一個澳大利亞人,人權是我信仰的價值,這世界上每個人的生命都值得珍視,不論他在哪裏出生、是什麼文化背景……;尤其,中國又是我們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們從中國賺那麼多錢,我覺得,我們更有特殊義務,要爲遭中共獨裁政權迫害的中國人民發聲。不管在什麼地方,任何一個人或組織迫害人權,我都樂於成爲他們的敵人。”
柏樂志勇敢反抗的對象還不只中國。他公開反對昆士蘭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多次質疑掌握實權的前副校長霍伊(Peter Hoj)與中國政府的關係。
他認爲,校方當時根據186頁的投訴書,就想把他趕出學校,是爲了滿足當地中國駐布里斯班總領事館的要求。
中國從外交部到官方媒體,以舉國之力對待一位普通澳大利亞年輕人,中國駐布里斯班總領事館還曾公開肯定中國留學生“自發”攻擊柏樂志的所謂“愛國行爲”,也引發澳大利亞媒體仔細審視中國這些年的不良影響與滲透。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柏樂志五月遭停學後曾報道,昆士蘭大學有百分之二十的收入來自中國學生。霍伊則曾擔任中國教育部國家漢辦的顧問。中國駐布里斯班總領事徐傑則在昆士蘭大學擔任語言文化學兼任教授。
柏樂志今年七月把校方和徐傑都告上法院。柏樂志認爲,他在學校遭不明人士毆打後,總領事館還發新聞稿,讚賞學生的暴力行爲,是煽動對他的死亡威脅。不過,當地法院今年八月裁定,根據《維也納公約》和《澳大利亞法》,徐傑享有外交豁免。
昆士蘭大學回複本臺電郵查詢時僅強調,昆士蘭大學一直以來都是“言論自由的積極捍衛者。”
面對強權的跨境打壓,柏樂志甚至比一些澳大利亞的政治人物都勇敢,即使有來自網絡與電子郵件的死亡威脅,他也沒退縮。談到趙立堅近來所謂“戳瞎眼”的恐嚇論時,他回應,“這甚至不能說是外交吧!這就是霸凌,太不正常了!試想,一個正常的超級大國,怎麼可能用舉國之力對付一個微小如我、在自己國家抗議的二十一歲年輕人?”
澳大利亞是五眼聯盟的成員國之一、也是美國在印太區域的堅定盟邦。然而,在美中對抗與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澳大利亞首當其衝。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羅列澳大利亞的十四宗所謂的“辱華罪名”,中國駐澳大利亞外交官更主動出擊,放話警告澳大利亞“若與中國爲敵,中國就會成爲你的敵人。”
澳中關係回不去了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週一在英國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的一場視頻活動上就說,澳大利亞作爲主權獨立國家,無意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有些人只看到中國和美國間的戰略競爭,於是錯誤地看待和解讀我們(澳洲政府)的行動,只是平白地讓關係進一步惡化。”
柏樂志的遭遇,讓澳大利亞民間更警醒看待中國的滲透與影響。國際政治角力的影響,就發生在每一個澳洲人身上,而澳中關係的未來,恐怕比起堪培拉和北京之間太平洋兩端的地理距離,更加遙遠。
澳大利亞非營利的獨立研究機構中國政策中心(China Policy Centre)主任倪凌超(Adam Ni)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澳中關係“破罐子破摔”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我想,中國、澳大利亞,甚至美國,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都對澳中兩國間的敵意不斷升高與惡化有部分責任。然而,我看不到堪培拉或是北京有想要各退一步的跡象。在雙方都沒有想要省思前,就算雙邊關係沒有進一步惡化,也會是處在一個糟糕的情況。”倪凌超說。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