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還耕"成官吏政績 成都造價百億綠道被推平

2023.04.28 03:30 ET
"退林還耕"成官吏政績 成都造價百億綠道被推平 成都一小區綠化帶將轉農田。
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成都當局近期剷平耗資數百億元建立的城市綠化帶,打算在三年內打造十萬畝農田。有網民計算十萬畝水稻一年收成約七千七百萬元,而被推平的綠道已投入三百多億元。批評當局算政治帳,不計經濟後果。在福建,有農民種植的七十畝花地被強行剷平,還有竹子被砍。

中國各地近期展開一場以農村爲主,被稱爲“新版大躍進”的運動,其中“退林還耕”已成爲各地官員的政治任務和“重中之重”,地方官員在農管隊伍的協助下,走到田間地頭將農民種植的非糧食類植物強行剷平。在四川成都,當局正在剷平精心打造、耗資數百億元建立的綠化帶天府綠道,力爭三年內建立10萬畝農田。

當地居民童先生本週五(28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各地政府都在進行“退林還耕”運動,民間的不滿情緒高漲。他說,當局此舉與糧食危機及局勢緊張有關:“現在可能是因爲臺海局勢緊張或者各種不穩定因素疊加,或是說是危機,政治安全、國家安全上的事,國家有備戰備荒的準備。現在清查基本農田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通過農管、通過行政渠道加大它的查處力度。”

成都耗資三百多億元建成天府綠道,被一紙行政命令剷平。(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成都耗資三百多億元建成天府綠道,被一紙行政命令剷平。(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耗資數百億的城市綠道被改爲糧田

童先生說,當局以天府綠道部分範圍佔用了基本農田爲由,將在三年內將其建成基本農田。不過,成都網民從經濟角度得出的結論是,成都市修起環城100公里的生態公園,共串聯了121個公園,造價人民幣341億。按照打造10萬畝水稻田最高收入計算,一年收入爲7700萬。換言之,341億元的綠道成本,需要10萬畝水稻田442.8年的收入方可平賬。

有網民留言指責當局反覆“折騰”,“20年前,根據‘退耕還林’要求,成都投入341億元,建成世界最大的環城公園。現在‘退林還耕’,數百億元付諸東流,那是納稅人的辛苦錢”,“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等。

對此,四川省國土資源系統的相關知情人士對大陸記者說,堅守耕地底線是當前自然資源系統內一項重大工作,目前各地對於已經建成的公共設施進行“糾偏”拆除,是保護耕地工作的具體執行。

實施了二十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突然一百八十度轉彎。(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實施了二十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突然一百八十度轉彎。(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北京獨立媒體人高瑜接受本臺採訪時說,成都天府綠道號稱世界最大的綠道系統:“現在要退林還耕的是環城的100公里,而且部分綠道去年剛投入使用,今年推土機又來了,把公園改成田地。那麼多錢的投入,那都是納稅人的錢啊!這就像大躍進大鍊鋼鐵那樣,結果什麼鋼也沒煉出來。那時候的遭遇,結果是餓死幾千萬農民。”

退林還耕強制推平農民承包地

中國各地農村自今年初就已啓動“退林還耕”,要求農民將種植經濟作物的耕地改種糧食。進入四月,當局更是出動農管隊伍,在警察的協助下,以武力對待農民。4月23日,廣西南寧,警察和農管隊剷除六千餘畝菸葉。26日在浙江樂平,一農戶在視頻中述說自家三年前種植的竹子被砍:“唉,這麼好的竹園子,辛辛苦苦種了三年,這麼好的竹子,要砍下去。政府現在說要改農田,臨時下的通知。”

在福建漳州,某村村民楊先生和另外幾個村民種植水仙花,近日他們接到通知,稱耕地不得種花卉,只能種糧食。當地人說,政府經楊先生等村民同意,強行將70畝水仙花地推平。楊先生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此次“退林還耕”意味着中國政府執行了20多年的政策終止。中國官媒近期頻繁發文強調要“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輿論認爲這是中國在爲數年後,可能面對的糧食封鎖或地區性戰爭做準備。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梒青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

評論

匿名
2023-04-29 05:54

習包的的確確是在爲武統而準備。這“退林還耕”也是一個顯在的直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