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众筹也能改变中国?要看你筹什么了


2019.12.23 15:15 ET
1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的免费午餐公益众筹广告。(Public Domain)

公益众筹也能改变中国?要看你筹什么了

中国网民数量去年突破八亿,除了网购、看视频、刷朋友圈之外,似乎还在追捧另一件事:公益众筹。香港科技大学的两位教授和学生们,近期针对中国日渐红火的公益众筹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公益众筹可以改变中国的公共政策,但筹款目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影响力。下面是本台记者家傲了解到的情况。

 

问:能否先给我们介绍下这篇报告的背景?

答:这篇报告的作者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Kellee S. Tsai),以及前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硕士生王清妍(Qingyan Wang)。我联系到了这两位作者,但遗憾的是她们目前都无法接受采访。我注意到,这篇报告于今年4月在网上发表,并入选了最新一期的英国学术杂志《中国季刊》。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Kellee S. Tsai)。(香港科技大学网站)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Kellee S. Tsai)。(香港科技大学网站)

报告的作者注意到,随着中国网民数量飙升,公益众筹也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公众支持。中国慈善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慈善捐款达到了1500亿元,同比增长约7%,而线上捐款的同期增幅却超过一倍。

尽管学者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社媒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但这篇报告的作者发现,此前尚没有学者针对热门公益众筹平台新浪微公益,如何影响中国的公共政策作过综合性分析,于是她们就对此作了一番研究。

问:公益众筹项目一定很多,她们是怎么筛选研究对象的呢?

答:首先,作者把公益众筹项目限制在了品牌公益捐款的范围内,而没有包括个人公益捐款。因为前者是由经过登记的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具有更强的公共利益属性。作者汇总了新浪微公益2011年到2017年11月发布的众筹项目,找到了188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
作者随后发现,尽管公共政策看起来可以满足所有这188个项目的需求,但其中的大部分项目只是为了帮助不同的弱势人群筹款,而并没有试图请求政府介入或推动政策改变。

她们经过统计后发现,这些项目中只有34个有政策诉求。她们对这些项目逐个分析后,把它们分成三类:第一类包括没有得到政府回应的项目;第二类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起到作用,但并未取得实质性政策影响力的项目;第三类包括推动了公共政策制定的项目。

问:听起来还蛮有意思的,那她们接下来有什么发现呢?


“我是广告牌,行走反骚扰”的活动照片。(新浪微博/小旗lilililian)
“我是广告牌,行走反骚扰”的活动照片。(新浪微博/小旗lilililian)

答:她们发现在这34个有政策诉求的公益众筹项目当中,有14个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有8个对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起到了作用,其余的12个虽然提升了公共意识,但并未引发任何政府回应。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项目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影响,这个比例超出了作者的预期。

她们注意到,14个推动了公共政策制定的项目集中在三大政策领域:儿童福利、环境保护和扶贫。当中的8个项目是由与政府机构相关的公共慈善组织发起的,这给了它们体制内的优势。与此相反,12个没有引发政府注意的项目大多是由缺少体制内关系的草根组织发起的。

问: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答:报告作者举了四个例子,我就介绍其中的两个。

2011年4月,中国调查记者邓飞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组织和个人发起了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块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由于这个项目得到了几百名记者和数十家国内媒体的支持,仅过了一个月,项目就筹得了来自超过10万网民的上百万元。

免费午餐发起人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他们希望与政府、企业、个人和公共组织合作,持续推动公共政策。很快,免费午餐就看到了政策成效。

半年后,中国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2600万左右的在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据悉,截至2017年9月底,免费午餐募款总额超过了3.3亿元。我注意到,免费午餐目前已在微公益平台上筹得近410万元。

我再来谈谈另一个公益众筹的例子 - 2013年启动的中国水安全计划。凑巧的是,这个项目也是邓飞发起的。这项公益基金旨在帮助缺水地区和水资源受到污染地区的中小学生解决饮水问题,并达到披露水污染、遏制污染蔓延、建立国家水污染控制和治理体系等多个目的。我注意到,中国水安全计划目前已在微公益平台上筹得123万元。

报告作者表示,这项众筹没能得到公众的长期支持。项目的官网、水安全地图、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存在没有更新、缺乏沟通或其他技术问题。报告引述一位不具名的知情者说,这项计划的管理体系非常紊乱。报告作者还发现,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没有与之达成合作,绝大部分工厂也没有因此革新它们的生产方式。

问:通过分析这些公益众筹项目,报告得出了哪些结论呢?

答:首先,这些公益众筹都得到了官方的某种认可。报告作者指出,如果一个众筹项目希望在微公益平台上出现,它必须挂在一家公共慈善基金会名下。这意味着那些在公民社会的批评性领域运作的项目,将不会出现在微公益平台上。比如为中国政治犯家属送饭的“送饭党”众筹项目、“我是广告牌,行走反骚扰”的反性骚众筹项目等等。

另外,报告发现通过公益众筹改善中国公共政策仍然存在局限性,因为这14个成功促进了政策改革的项目都集中在三大政策领域之下,而涉及医疗卫生、残疾救助等领域的众筹项目大多没能取得政策影响力。

报告说,尽管中国有着严格的监管红线,公益众筹项目仍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输入机制”。换句话说,它们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主持人:谢谢家傲的介绍。

记者:家傲 责编:何平 网编:郭度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