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日前邀请两位美国学者,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执行主任柏恩敬和布鲁金斯研究院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在电话会议上分析西方世界关注的薄熙来案对中国司法和政局的影响。
李成指出,押解薄熙来的囚车来到法庭的线路每天在变,说明经过周密计划。中共领导人对薄案面临两难,不公审说不过去,当年审四人帮都还是电视转播的。公审又怕他当庭说出什么损害某个领导或整个领导层的内容。另外,庭审中放出哪些信息也难选择。
“放出猛料肯定会引来对政权的批评,居然允许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证据太弱会让人把薄熙来当成政治斗争替罪羊。”
所以当局一方面在微博上发布庭审消息体现公开,一方面控制发放的资讯。另一招是只涉及金钱贪腐和滥权掩盖薄妻杀人案,而不提抓捕薄熙来时的更严重的罪名。
“相比对金钱的贪婪,薄熙来更以权力贪婪闻名。”
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和外媒记者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微博讨论,了解“老百姓”对薄案审理的反应。此案不仅让中国老百姓大开眼界,也让西方人对其中的戏剧性颇感兴趣,称“很多没想到”。
主持电话会议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就很想弄清楚薄熙来身边两名“篮球运动员”警察的真伪。
曾在北京做过福特基金会的项目主管、现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的执行主任柏恩敬(Ira Belkin)指出,尽管这次庭审有官微公布消息,但内容是精心选择之后的。而且很多证据是文件形式而不是证人证词,没有在法庭宣读、或在微博发布。
“据说薄案有90个卷宗,只允许我们知道了其中一小部分。”
他说,此案让中国人看到权贵的生活,法国别墅、私人包机去非洲旅行、加上王立军逃往美领馆的举动,让人感到似乎是戏里的故事。
“薄案审理没有讲到薄熙来打黑和违反人权的部分,也没有涉及更深腐败。”
他说,从中国媒体报道来看,希望留给外界的印象是: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中国的法制和透明化有进步,以及不能容忍腐败。但是观察此案的人士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对中国司法的影响,中国的法律界人士将来也许会要求其他案件也能逐渐透明,允许被告与证人当庭对质。
李成对薄熙来判决的估计是无期或死缓,也可能20年以下。他认为薄的三项罪名都会成立。但中共领导人不会动瓜瓜。
柏恩敬不想妄自猜测,他认为中共出于政治和法制上需要,肯定不会宣告薄熙来无罪。现在需要展示有证据支持、符合法律的量刑。
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员问周永康会怎样? 李成认为中共领导人说苍蝇老虎一起打,但老虎不好打。目前动周还没迹象,但周手下已经有人被抓。
李成指出,庭审中薄熙来自己都提出了海伍德索要1千4百万英镑的中介费。法官却没有深入追问下去。法庭的“忽视”令中国法律界人士失望。
“此案并未让中国公众对政权增加任何信心。”
他认为中共领导人不敢政治改革,中国的宪政改革之争会继续下去。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