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極權統治落幕的柏林圍牆被推倒後20年,華府再有一員“反共”猛將完全退下火線。美國前駐華大使李潔明在上周四離世。短短一年多內,華府一個個老一輩中國通、走過國共戰、甚至納粹集中營的“反共”大將,都與天同壽,亦似乎也象徵以住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對壘到了一個段落。
與李潔明有私交的台灣前駐美代表吳釗燮對本台表示,他第一次認識李潔明時,就給他的誠意打動。他說:“我第一次跟他有近身的接觸,是我還在總統府服務,他大概是因為新書發表,到台灣來,面見當時的陳水扁總統,我是在旁邊座陪,那時候給我的印象就是說,那時候的身體就不是很好,已經很難坐長程的旅行,可是他仍然願意跑到台灣來,跟台灣的總統有一個非常親密的接觸,這個讓我非常的感動。”
今年2月,美國資深外交官、台美斷交前任職美國國務院中華民國科科長的費浩偉大使突然病逝,享年79歲。去年的2月,美國國會內唯一一個走過納粹集中營,親身抵抗法西斯的眾議員蘭托斯也都與世長辭,享年90歲。蘭托斯、費浩偉、李潔明都是華府的“反共”大將。他們相繼一離世,令當下的華府中國通,少了一盞又一盞的指路明燈。美國小布什總統任內,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太事務資深主任葛林,在不少場合,都指李潔明是他的Mentor,即是導師、顧問。
亦曾是台灣前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又說,台灣的老朋友一位一位的離去,令台灣人民傷感。他說:“剛所提到的這幾位非常反共、非常支持台灣的這些台灣的忠實的友人,一個一個離開我們,這是讓台灣人民非常傷心的一個事情。尤其是李潔明大使,曾經在台灣跟美國之間關係變化最大的時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從政府單位退休之後,我也跟他有多次的接觸、聯繫、甚至對談,的確象他這樣對台灣,是一個不可多得,很好的朋友。”
今日,冷戰結束,盡管再換了民主黨執政,這些為美國效忠的前外交官、政治家,並不會因為政黨的輪替,理念的更迭,而少了歷史的光環。今年2月,費浩偉大使的送別儀式上,國務院、政界、外交圈,300多人為他送行。在教堂最後的幾排,還有幾十個華人外交同業的身影。接近李潔明家人的消息就講,由於要送這位美國前駐華大使一程的友人眾多,送別儀式日子還沒有確定。
台灣自由時報駐華府十幾年的特派員曹郁芬就講到,李潔明同時是前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對台灣的感情是真誠的。他說:“對民主、自由價值的認同,就反映在他對台灣長期以來沒有改變的支持上。他對台灣的關心,應該是真情流露,他基本上談到美國與台灣問題的時候,是非常務實,坦白的。對於跟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太多的幻想,雖然他認為中國的關係對美國很重要。”
翻查記者過去對李潔明的訪問,以及每年國慶酒會與李潔明接觸的記憶,李潔明是在2008年才慢慢淡出華府的智庫圈子,人已經到了80歲了。論影響力、立場、受歡迎程度,同其它仍然在生的前駐華大使相比,李潔明會令人眼前一亮,你不會認錯人。他愛恨分明的性格,亦令極權國家和民主社會兩者之間,對他的評價有很大的差距。
曹郁芬認為,李潔明的反共意識,是長期親身體現共產主義的殘酷不仁而驅使。他說:“我還是認為他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反共,他長期在中情局的經驗,因為他在亞洲,他是經歷過整個共產主義在亞洲擴散所造成的影響,他也曾經目睹共產主義對一些國家所造成的嚴重的傷害,我覺得反共這個部份,在他意識形態裡,是非常清楚的。”
不過,對於台灣認為是“不可多得”、“義務的代表”、去世是“台灣損失”的李潔明,在大陸的確被視為最不受歡迎的前駐華大使。
大陸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美國駐華大使傳奇》中,有大陸的前外交官就直言,在歷任駐華大使中,“李潔明大使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原因是他從小生在中國,成人後一直從事對華事務,被認為是“中國通”;並長期任中央情報局特工,23歲起加入中央情報局,“1953年5月就潛入香港大學,表面上是學生,實則暗地裏發展待工、刺探大陸情報”等。而89年天安門事件,李潔明任駐華大使期間,“駐華使館的幾名武官和情報人員身穿便服,整天混跡在集會的人群中。6月2日到達北京西北郊,看見示威人群正阻擋軍車車隊入城,就在旁拍照。而美國使館還與英、德、加、澳、日等使館建立了交換情報機制,分工肆無忌憚地在探測中國的政治情況”。而美國駐華使館當年庇護被中方視為89學運 “幕後黑手”的學者方勵之,更是中方的痛中之痛,使得中美政府產生長達一年的嚴重外交糾紛。
記者過去多年,對這位在中國青島出身的美國外交官進行過多次訪談。李潔明回應時,經常會一言道破,語驚四座。最難以觸摸的,是他會用中文的四字成語,點綴他對中國的認識。而他那句四字成語,永遠是華府華文媒體的引用的“亮點”。
曹郁芬說,李潔明自信和坦率的作風,令人敬重,“他在這個圈子,對自己,已經很有自信,而且也相當受到外交圈人的敬重,所以我覺得他講話,就覺得他自己可以說出他坦白的心裡面。其實布什上台,他也沒有求官,所以我想,這個在野的位置,給他很大的自由度。”
而對於一些大陸官樣學者,指李潔明是歷任駐華大使中最不受中國人歡迎的人物。中國青年報冰點的前主編李大同就反駁指那是胡說八道。他說,如果不是李潔明庇護了方勵之,恐怕方勵之已經被判了死刑,“說中國人不喜歡,那是胡說八道,這個中國共產黨自己來代表中國人,你自己可以不喜歡,但你不要說甚麼中國人不喜歡。他收留方勵之先生,在我看來,是非常勇敢的行為,但表一個跟我們完全不同國家的人權標準的行為,很值得稱道,說句老實話。你想一想,如果當時沒有美國大使館的庇護,方勵之先生會怎樣?早就投到監獄裡去了,沒準還被判死刑,很又可能被槍斃,就是這個下場。”
1928年出生中國青島傳教士家庭的李潔明,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在香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習中國古典文學。曾服務於東京、台北、馬尼拉、金邊、香港和北京。任職過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CIA)。先後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駐韓國大使,及駐中國大使。是美國唯一對中國及台灣,同時有深厚瞭解的美方代表,稱得上是眾多的“中國通”中名副其實的一個。而每年中國10.1國慶與台灣雙十的酒會,李潔明都會奔走其中。
華府的記者,對他有這樣一個的印象。曹郁芬說,“他的反應非常靈敏,對於很多的小故事,他的記憶很好,所以你如果要訪問他,跟他接觸,同樣你要做好充份的準備,反硬也要非常的快,否則他把你考倒,你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各位聽眾,我是何山,這節華府之窗,“與李潔明說再見”就告一個段落,下星期三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