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近五成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數

2022.11.18 02:1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中國去年近五成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數 中國去年近五成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數
AFP

2021年,中國人口數據顯示,在31個省份中,13個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數,其中包括四川、河北和江蘇等省份。學者認爲,在經濟下行,失業人口增加的情況下,難以承受養育子女的家庭更多,預料出生率將繼續下降。

據第一財經網站報道,去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僅1062萬人,創下了近年來新低。同時,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48萬人的淨增人口數量創下了近60年來(1962年以來)的新低,全國總人口已經快達到負增長的警戒線。新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公佈了31個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有13個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分別是黑龍江、遼寧、吉林、四川、重慶、內蒙古、湖南、江蘇、天津、上海、湖北、河北、山西。其中江蘇、湖北、湖南、內蒙古、山西、天津爲近幾十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

中國分地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網絡截圖/《中國統計年鑑2022》)
中國分地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網絡截圖/《中國統計年鑑2022》)

人口與經濟學者洪先生本週五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說,受經濟環境影響,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他說:“因爲現在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刺激人口政策出臺,而且現在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如此不穩定。人口出生其實是對未來前景預期的一種表現,預期越無法確定,人口出生率就會越低。現在大部分人對前景判斷是負面的,這種情況下,出生率肯定越來越低。”

上述數據引發網民熱議。在新浪微博,網民“鍾離”寫道,國家想你生你就得生,想你不生你就得打掉,現代“九零後”有多少是罰款或偷生熬過來的。還有網民寫道,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大量減少,現在“成效卓著”。

人口紅利結束 未來經濟如何轉型?

北京獨立學者吳強對本臺表示,目前中國遇到了人口結構的轉折點,這是過去數十年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中國過去四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廉價勞動力模式結束。他說:“中國面臨的經濟挑戰是巨大的,隨着老齡社會的到來,當人口紅利結束之後,未來中國經濟結構面臨如何轉型,特別是其中的需求,內需等。”

學者洪先生說,受到政治和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中國消費市場疲弱,民企萎縮,失業人數呈雙位數字增長,就業難等問題將引發國人的生存危機,他預料出生率將繼續下降:“他不穩定,比如說我們過去都知道,上班都有錢賺,可以喫飽飯,養活家人,現在不知道。現在連工作都不知道去哪裏找,去一家民企,今天正常,明天可能就關了。況且,目前這個出生率數據未必完全準確。”

學者吳強表示,調查顯示,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下行期間,民衆的消費慾望也在下降。他說:“內需成爲中國現在和未來最大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人口下降過早的吞噬了中國增長紅利。過去三十年,中國新中產階級的興起,很大程度跟計劃生育直接相關,造成了財富累積的倍增效應。”

中國人口問題背後存在政治問題

隨着中國人口逐漸減少,吳強認爲,中產階級龐大的財富作爲中國穩定的基石,也是不穩定的關鍵:“比如說,他們對自己的財富很擔心,財富如何傳承,其實這是對未來中國政治的巨大挑戰。這是人口問題背後的政治問題。”

人口出生率一旦低於死亡率,人口就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據報道,華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主要是受青壯年人口外流影響。此外,一些城鎮化率比較高的省份,如江蘇、上海、重慶和天津,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比較低。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梒青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