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律師王宇致函衛健委 促保障孕婦就業權

2022.09.22 04:01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人權律師王宇致函衛健委 促保障孕婦就業權 王宇和丈夫包龍軍。
受訪者提供

中國人權律師王宇近期向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出建議函,希望衛健委在保障孕婦就業權益上要修改現行模糊的法規,並提出更明確的具體措施。

人權律師王宇不久前向中國國家衛健委寄出一封《關於進一步保障孕婦平等就業權利的建議》,信中就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多條法律建議,包括將懷孕歧視行爲立法定義、增設懷孕歧視的推定解僱制度、設立懷孕就業歧視的法律援助專項基金等建議。

王宇近期向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出建議。(受訪者提供)
王宇近期向中國國家衛健委發出建議。(受訪者提供)

王宇週四(22日)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曆史,雖然官方近幾十年始終提倡男女平等,但在職場上,對女性的歧視態度仍嚴重,尤其對孕婦。

保障婦權法多如牛毛 效力卻有限

她說,國內是有許多保護婦女的法規:“但是這些法規,也是泛泛的法規,而且沒有可操縱性,已經淪爲殭屍條款。這種情況進一步導致尤其是對孕婦的歧視,對女性的傷害越來越嚴重。”

王宇希望她的建議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進一步保障婦女和孕婦的合法權益。王宇歡迎遭受歧視的女性給她發送郵件諮詢,亦免費提供法律解答及維權建議等方面的服務。該建議內容得到女性網民的支持。

現旅居美國的女律師陸妙卿對王宇的建議表示支持。曾代理多起涉及孕婦平等就業權、以及計劃生育社會撫養費相關維權案的陸妙卿對本臺說:“影響女性就業,進一步加重本來已經相當嚴重的就業性別歧視,比如生育休假制度。如果要求用工單位承擔大部分休假成本,用工單位就會減少招聘女員工,所以,生育休假成本應該由國家承擔,不應該由用工單位承擔。另外,應該延長男性的育兒假,一是讓男性承擔更多的家務責任,二是平衡男女員工因爲生育休假導致的職場不平等競爭。”

近幾年,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今年7月,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世界人口展望和預測2022》中提到:中國總人口今年7月已經負增長,2100年會降到7.71億。一個月後,中國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

王宇以特快專遞發出的建議函。(受訪者提供)
王宇以特快專遞發出的建議函。(受訪者提供)

對此,王宇在給衛健委的建議中提出用人單位可結合生產和工作,實際通過與職工協商,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爲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照顧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職工提供工作便利,幫助職工解決育兒困難。在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建立孕婦休息室、哺乳室,配備必要母嬰服務設施等。

中國這十年 維權成本升高女權更難保

反對就業歧視促進社會平等的民間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接受本臺採訪時說:“近期,中國政府接而連三的推出促進生育,提高生育率的政策。這對於女性尤其是產婦,措施的文字往往語焉不詳,要麼很少提及,要麼抽象模糊,很難落實。”

陸軍說,如果這次政策舉措真正爲了落實,就應該關注女性的權利,消除女性的顧慮,關鍵要消除就業歧視:“最近這些年,由於中國的司法退步以及對公益律師、維權機構的打壓接連不斷,所以導致產婦的維權成本非常之高。而單位的違法成本非常之低。王宇作爲長期從事這個行業工作的律師,結合她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社會女性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王宇認爲,衆多的法律法規都是模糊性保障條款,女性就業難的情況,正是相關法律法規並未細化。對就業性別平等的行政執法和司法指導亟需細化和普及。相關法規應該細化懷孕就業歧視的定義、並詳細寫明具體的處理辦法、規定勞動部門監督。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鄭崇生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