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新組印太安全同盟增核威懾力 劍指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9月15日宣佈,美國將和英國、澳大利亞成立新的三邊安全同盟AUKUS,以提高美國維持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威懾力”。在這個架構下,美國將協助澳大利亞發展核動力潛艦。引發外界關注是這是針對中國的擴張行爲而來。那麼對於也在發展核動力潛艦的中國,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壓力?印太區域的局勢又會有什麼變化?
全副武裝、導彈試射,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打擊羣(The Carl Vinson Carrier Strike Group)6日已經進入南海了。在這之前,卡爾文森號整個打擊羣還和英國海軍協同演訓空中聯隊隱身、電子戰協作與垂直起降,而美國在印太區域與盟邦的協調合作還會進一步強化、且有新夥伴加入。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將組成針對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拜登15日宣佈這項消息前,白宮資深官員在電話簡報會中說,“美國就是要和理念相近的國家建立更強大的夥伴關係,維持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且提升美國的威懾力。”
這是要針對誰展開威懾能力?官員強調,這個倡議不針對“任一特定國家”,但電話會議上所有記者的提問都圍繞中國而來,尤其是美國將協助澳大利亞發展核動力潛艦,這對印太區域軍事上的動態發展,有關鍵影響力。
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學禮(Richard Fisher)接受本臺訪問時就指出,美國協助技術轉讓,除了展現美國對區域盟邦的承諾,其目的還不只是着眼於南海局勢,還涵蓋了南太平洋,目標當然是中國。
“澳大利亞每天都面臨中國政治與軍事上的脅迫,美國這樣的做法是確保澳大利亞有能力應對,這絕對是必要的;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只是(美國)在亞洲維持軍事平衡和有效威懾中國這方面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第一步。”費學禮告訴記者。
他指出,澳大利亞考慮取得美國維吉尼亞級的核動力潛艇已有十多年了,但當地也有些聲音認爲澳大利亞應該自制,也有人認爲這樣的軍事投資花費太大。
費學禮則說,除了在南太平洋部署核動力潛艇,他還支持美國將B21戰略轟炸機租給澳大利亞,對澳大利亞來說,這花費較小,但在南太平洋能形成海空聯合威懾能力,可以阻止中國跨向第二島鏈的野心。
中國核潛艇具打擊美國本土能力
軍事上,核動力潛艇這類戰略武器,標誌着更高的續航力與更隱密的作戰能力,而中國的核潛艇有“噪音過大”等問題,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核潛艇的升級計劃就成爲解放軍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習近平今年4月參加中國慶祝海軍成立72週年的活動時,就登上了中國第三代核潛艇“長征18號”,授予軍旗和命名證書。官方媒體新華社特別介紹中國潛艇的命名邏輯,攜帶魚雷的常規動力潛艇會以“長城”加序號命名;彈道導彈或是攻擊型的核動力潛艇則是以“長征”加序號命名。
長征18號號稱是中國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可攜帶射程約1萬2千公里的“巨浪三型”潛射彈道導彈,也就是說,中國解放軍具有從南海水域對美國本土西岸發動打擊的能力。
印太區域美中核競賽?
除了美、英、澳組成新的三方安全合作機制,美日印澳四國下週還將在華盛頓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整個印太地區從南海到南太平洋,在美中兩國的競爭態勢之下,接下來是哪個區域國家能像澳大利亞一樣,得到美國的重要技術轉移?
白宮資深官員強調,美國和澳大利亞聚焦這次單一的核動力潛艦合作,雙方仍都致力於核不擴散協定。而美國這次與澳大利亞在覈動力潛艇的合作,涉及相當敏感的技術,是例外的單一個案。這名官員說,“不預期會在其它地區看到相似作法”。
身處第一島鏈的臺灣,多年來也尋求潛艇國造,但一直在關鍵技術上難以突破,試圖尋求與外國合作。
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次長兼元信克15日則在華盛頓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的年度論壇上則說,日本在區域安全的維護上,扮演的角色不只是捍衛日本的安全而已。
“美國駐軍日本,涵蓋了包括對朝鮮半島與臺灣局勢的應對,當然,美國在對臺灣的政策上維持着戰略模糊是很重要的,才能避免挑釁中國。但問題在於,不論我們是不是挑釁,中國都在不斷壯大自身軍力。” 兼元信克說。
對於美國在歐洲穩固盟友、印太擴大合作領域,形成區域聯盟,中國外交部一向的說法總是批評美國“拉幫結夥”。
但中國從南海到南太平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甚至對美國的盟邦澳大利亞動用貿易與經濟實力制裁,中國威脅論是不是區域國家的真實感受?正在華盛頓訪問的澳大利亞外長與防長已經以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鄭崇生華盛頓報道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